“他背叛了我,我却还犹豫要不要原谅?我真贱!是没有异性了吗?”当一个人遭遇了出轨,又做不到干脆利落地离开时,可能会犹豫要不要原谅对方,但犹豫之后,又会忍不住对着镜子狠狠咒骂自己“没骨气”,会痛斥自己“软弱无能”,会在深夜反复质问“为什么我连离开的勇气都没有”,恨不得扇自己耳光试图打醒沉沦的自己。遭遇背叛,本来就已经够痛苦了,你会感觉心脏像被钝器反复捶打,可是冥冥之中似乎有一股莫名的魔力,扯住你让你无法解脱,让你明知不该却仍忍不住为对方找借口,在“原谅”与“离开”的漩涡中反复挣扎。
你不明白自己为何如此矛盾,于是想用刻薄的语言骂醒自己:“世上又不是只有一个男人/女人,为什么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?你离了他活不了吗?”而这种对自己的强烈不满和嫌弃,让痛苦雪上加霜。就好像你明知火焰灼人,却控制不住伸手触碰;你渴望挣脱牢笼,双脚却被无形的锁链禁锢。我完全可以理解你的撕裂感。因为你的选择早已和自我价值的审判捆绑在了一起,陷入“离开=强大,原谅=懦弱”的非黑即白逻辑中。你当然会痛苦——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感情问题了,而是指向了更深的生命功课。1你在用“理想自我”凌迟“现实自我”从表面上看,遭遇出轨后利落的方式似乎是直接宣判关系死刑。“一次不忠,终身不用”的准则让你觉得,只有果断离开才能证明自己足够清醒。可当你做不到时,羞耻感便汹涌袭来:你觉得自己卑贱,被人如此糟蹋,不仅不能复仇,为自己讨回公道,为自己的损失找到补偿,反倒还原谅对方,让对方得不到任何惩罚。你觉得自己不自爱,这与社会上宣传的“爱自己”背道而驰。一个都不爱自己的人,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呢?你觉得自己蠢,被人背叛又蒙在鼓里已经证明自己很蠢了,还给对方下一次伤害自己的机会。万一对方再次出轨,你岂不是被坐实了是个蠢人?你还觉得自己软弱,“踢到你算是踢到棉花了”,说的就是自己这种反复原谅对方的人。
对方把你当个工具人,丝毫不在乎你的感受,你却还在为他寻找苦衷,你在绝望中打捞爱的残骸,连收回真心的力气都显得。在你心中,你多么希望自己聪明能干、杀伐决断。有识人的本领,也有止损的勇气。你希望自己做的选择都是对的,爱的人都是值得的,永远保持优雅从容的姿态,而此刻犹豫不决的你与这个完美形象相距甚远,这种落差让你对自己极度失望。你把不原谅的能力等同于价值的高低在你心中有个危险的等式,当一个人受到了伴侣的背叛,如果她能狠狠回击,果断离开,建议还能让对方痛哭流涕求原谅,自己只是挥一挥衣袖,不带走一片云彩,这才是强者的表现,是值得被尊敬的人生赢家。这种强,一方面是现实层面有足够的筹码,经济上有独自生存的能力,手段上了得有博弈智慧,足以让你有能力和对方彻底割席,让对方付出代价;另一方面精神上强大有骨气,敢于直面未知的孤独,不惧怕重新开始。而在你心中,哪些人才会主动考虑原谅呢?是那些没有本事离开的弱者,是缺乏筹码震慑对方的无能者,是活得窝囊没出息的可怜人。
这种绑定让你陷入双重绞杀,你可能会因为现实困境不敢离开,你可能有着经济依赖、孩子抚养等方面的困境,你也可能有心理恐惧难以离开,选择原谅,但这也让你给自己贴上了无能没用的标签。3你被“大女主叙事”的集体意识裹挟如今的与论,也让你的痛苦无处安放。也许你和朋友谈论你的困扰,你朋友只会痛心疾首想骂醒你:“这种渣男还留着过年?”你上网想倾诉一下自己的痛苦经历,网友清一色的声音都是“恋爱脑该死”、“不分手等着收尸吗”。当你想看看影视剧消遣一下,电视里只有“甩出轨男耳光并潇洒离去”的大女主……你没有情感宣泄的出口,找不到理解你的支持系统,你会忍不住用这种集体意识的标准来审判自己。可是实际上,“大女主叙事”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道德暴力:它将复杂的人性简化为“离或不离”的二元选择题,看不见亲密关系中爱恨交织的千丝万缕;它将“果断离开”美化成了一个人的独自励志故事,却无视了现实中真实夫妻的分割有着财产纠纷的损耗、孩子心理重建的难题、单亲污名的社会压力;它还用“正确”掩盖了每个个体的创伤独特性,将犹豫者钉在耻辱柱上。
你害怕成为别人眼中的“反面教材”,更恐惧被归入“可怜又可恨”的群体。这种社会性羞耻,比出轨本身更能击垮你的精神。你的经历也是许多被背叛者的共同困扰,给自己套上层层枷锁让自己喘不过气,一味地质问自己难道上没有男人/女人了吗无法让你真的清醒,但这种羞耻感却可以成为让你认识自己的入口,当你深入其中挖掘探索,理解自己潜意识深处的呼救,你可能才能触摸到灵魂深处真实的需求。01从评判,转为理解自己“想原谅”背后的真相不用去用是否原谅审判自己,急着贴标签,而是看着自己想原谅的念头,去探索更为甚远的原因。对于很多原谅者来说,她们很容易夸大现实的困难,以为自己是因为局势所迫,不得不原谅,而忽视潜意识的真实动力,而实际上,意识深处的渴望与恐惧才是驱动你选择的真正原因。比如你可能在用原谅逃避更大的恐惧。遭遇出轨是极为痛苦的创伤,有许多人会感到的崩塌,自我价值感的彻底否定、对人生的失控感等,而直面这些事与愿违的事实太痛苦了。而当你在思考、犹豫自己要不要原谅对方的时候,就已经转移了注意力,把自己当作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审判者,去思索要不要为对方判刑,这个过程会让你体验到短暂的权力感、力量感。
你就可以通过原谅伴侣来逃避更为致命的问题:我是不是从来都没有被爱过?我是不是根本不值得被爱?我的存在是不是没有价值?总想原谅对方还有种可能是想要隐秘地控制对方。对于你来说,伴侣出轨对自己是一种巨大的打击,是自我掌控感的彻底粉碎。于是你有一种婴儿般的幻想:只要我大发慈悲原谅对方,对方就会良心发现,感动不已,洗心革面,从此深深爱上自己。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全能自恋,在关系中,这种心理表现为认为自己拥有改变对方、让对方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力量。你可能还需要置换感。如果你的经济或情感依赖度比较高,离开婚姻并不是潇洒新生活的开始,反而意味着过往生活系统的崩塌。不原谅可能面临社会性死亡:家族指责、亲友议论、单身母亲的污名化等,你害怕被人贬低,也害怕离婚后要面临的种种问题。即便知道“两条腿的异性多的是”,但重组家庭需付出的时间成本、孩子心理重建的难度、财产分割的损耗,都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能解决的。而且,谁知道再找一个对象,是不是就不会再犯这样的过错了呢?这种种隐秘的生存策略,都可能让你紧抓毒草当作救命绳索,把不得已的妥协伪装成主动选择。这些不得已的“原谅”,背后都是你未被安抚的恐惧与未被看见的伤痛,看见就是疗愈,只有你明白自己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,才能放下对自己的自我攻击,在理解中松开紧握的拳头。
将价值锚点从外界移回内心发现了吗?出轨事件中你深的伤,并非他的背叛本身,而是你允许他的行为定义你的价值。他选择了出轨其他人,你就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,不够的,没有存在价值的。同样的,你因犹豫而生的自我厌恶,依然是把价值的裁判权交给了外界标准。当你可以看清,你的存在价值从来不因为他的选择而决定,他出轨,是他本性的选择而不是你价值的判决书。而你想原谅对方,也是为了疗愈自己的过去伤痛,为了给自己更多感;恨自己原谅,又是渴望自己活成社会标准下的“大女主”,希望自己充满力量,独自坚强……无论是否原谅,二者都是真实的你,都值得被看见,你就会升起对自己的慈悲。再往更深一点来说,你需要重新建立一种全新的价值评判标准,明白你的价值就像地心引力一般天然就存在,从来都不依外界或别人的评价获得认证;这上也并不存在一种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行为准则,准确地规定人们面对出轨,必须要有怎样的表现、做出怎样的行为和决定。你可以每天清晨对着镜子宣告:"我的价值天然就存在",你也可以每天记录三件展现内在力量的小事、睡前写下三个自己的优势,逐渐形成新的神经回路,你还可以在日常选择中练习听从内心而非外界标准,慢慢收回定义自我价值的力量。
与自己的“不完美”和解我理解你想要成为完美无缺的强者,但这上哪里存在毫无裂痕的生命?正是不同的优缺点让我们成了上的自己。而你所谓的“缺点”,也蕴含着可以转化的生命资源:你"优柔寡断"说明你拥有审慎权衡的智慧,在风暴中仍愿考量所有可能性;你"心软原谅"中蕴含着修复关系的勇气,不因伤害放弃对联结的信念;你"依赖恐惧"则反映了你对亲密感的深切渴望,那是人类原始的生命悸动。真正的强大不是永不犹豫,而是更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,屏蔽掉身边的噪音,做出忠于内心的选择,更是渐渐理解自己、接纳自己、整合自己人格的各个层面。无论路怎么走,你都在成就一个更完整、更坚韧的自己,这才是出轨风暴过后,你能接受到的建议的礼物
电话:
联系:郑经理
地址:历下区经十路鲁商国奥城